近期,我们代理机构接到了大量企业的咨询,内容几乎如出一辙——“我司收到了商标续展的通知,并且已经交了服务费,现在越想越不对劲,这是不是骗局啊?”
经过详细了解,我们发现这些企业都遭遇了相似的情况:突然接到陌生机构的电话、短信或邮件,对方自称是商标代理机构的工作人员,语气急切地告知“您公司的商标即将到期,若不立即办理续展,商标很快就会无效,后续再想恢复会非常麻烦”,并要求企业缴纳数额不等的服务费,承诺会“加急”办理续展手续。不少企业出于对商标失效的担忧,在未仔细核实的情况下就匆匆缴费,事后冷静下来向我们确认时,才意识到自己可能被骗了。
其实,这些骗局的核心漏洞,就藏在商标续展的关键时间节点里。今天,我们就来给大家好好普及一下商标续展的相关知识,帮大家避开这些“坑”。
一、先搞懂:商标续展的“时间规则”,别被虚假通知误导
很多企业之所以会被骗局迷惑,本质上是对商标续展的时间要求不够了解。首先要明确的是,商标续展并非随时都能办,也不是“即将到期”就必须立刻交钱加急处理。
根据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》规定,注册商标的有效期为10年,自核准注册之日起计算。当商标有效期满,企业若想继续使用该商标,就需要办理续展手续。而续展的时间有明确限制:
提前1年:这是最早能提交续展申请的时间,早一天都无法在系统中提交。
6个月宽展期:若在有效期满前1年未能及时办理,也无需过度恐慌,有效期满后还有6个月的宽展期,在此期间仍可办理续展,但会比正常续展多收取一部分宽展费。
也就是说,从商标有效期满前1年到满期后6个月,这长达18个月的时间里,企业都有充足的时间准备续展事宜,完全不必被“立即办理”“即将无效”的紧迫感裹挟,更没必要为所谓的“加急服务”额外付费。那些一上来就催促“马上缴费,否则商标失效”的机构,十有八九是骗局的始作俑者。
二、牢记4点:轻松识破商标续展骗局,守护企业财产安全
面对层出不穷的诈骗手段,企业只需做好以下4步,就能有效规避风险,避免财产损失:
1.先查“自家商标”:确认真正的续展时间
在接到任何续展通知前,企业应先主动查询商标的注册有效期和可续展时间。查询渠道非常便捷:登录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官网(https://wcjs.sbj.cnipa.gov.cn/),通过“商标查询”系统输入商标注册号,即可查看商标的注册日期、有效期等信息,进而推算出最早可续展时间和宽展期截止时间。
2.再查“代理机构”:确认是否为商标局备案机构
正规的商标代理机构,必须在国家知识产权局商标局完成备案,这是开展商标代理业务的“准入门槛”。企业在选择代理机构办理续展时,一定要先核查其备案资质:
同样在商标局官网,进入“商标代理”板块,通过“代理机构查询”输入机构名称,即可查看该机构是否在备案名单中,以及备案状态是否正常。
若查询不到该机构的备案信息,或备案状态异常(如被列入经营异常名单),则绝对不能与其合作,避免陷入“无证代理”的骗局。
3.三查“过往信用”:了解机构的口碑和服务记录
(1)除了备案资质,机构的过往信用记录也能反映其是否可靠。企业可以在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https://www.gsxt.gov.cn/输入公司名称。或在第三方查询平台,查看机构的信用信息、有无处罚记录等情况。
(2)关注机构的官方渠道:正规机构通常会有完善的官网、公众号等,会定期发布专业的商标知识内容,而非一味地推送“催单”信息。
4.警惕“异常信号”:这些情况大概率是骗局
除了上述核查步骤,若遇到以下情况,企业也需立刻警惕,果断拒绝:
对方仅通过电话、短信告知,不提供书面通知(如商标局的官方文件),且拒绝提供机构的详细地址、备案编号等信息;
收费标准异常:正常的商标续展费用(含官方规费和代理服务费)是透明且稳定的,若对方收费远高于市场均价,或要求先交“定金”“加急费”,则可能是诈骗;
威胁恐吓:以“不续展就会被注销”“他人已抢注类似商标,不加急就来不及”等话术威胁企业,制造焦虑情绪。
三、商标是企业的“无形资产”,续展需谨慎对待
商标承载着企业的品牌形象和市场信誉,是重要的无形资产。办理续展不仅是延续商标使用权,更是对企业品牌的保护。因此,企业在处理商标续展事宜时,一定要保持理性,不被虚假信息误导,不贪图“快速办理”的便利,通过正规渠道、选择靠谱的商标代理机构办理。
【作者:建信创联知识产权 转载请标明来源】